昨天从上海到陇南,又回到兰州,几乎奔波了整整一天。飞机上右边的小姑娘睡得颠三倒四,脑袋枕到我的肩膀上,于是一动不敢动,下飞机的时候感觉要落枕了。近一个月学习的时候不超过一周,飞机上看了一会儿论文,倒是效率很高。我读论文的时候小姑娘在看书,偷偷瞄了一眼,叫《我喜欢你的信息素》,感觉是甜甜的校园小说呢。我初高中的时候也看了很多小说,斗破苍穹神印王座凡人修仙传什么的,这玩意儿看起来简直上瘾,一本接一本几个月就过去了。
看爽文是真的很爽的,也花不了几个钱。但作为一个古朴传统老中人,总觉得看多了就是玩物丧志自甘堕落——虽说也没有人抽着鞭子赶我,家里人比起颓废更担心我被卷死了。本人对躺平无任何偏见,从来都觉得碌碌无为是个褒义词。可一直忘不了起风了里有句台词:“人具有创造力的时间为十年”。从这个角度看,花大把时间看爽文是大大滴坏。
不过坦诚地说,节省下来的时间也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。可是什么又能算作有意义呢?努力工作努力学习?看文学书?看专业书?
其实我不喜欢读书,看几眼密密麻麻的小印刷字思维就飘忽了。从小到大没有认真读过几本:小说看过活着平凡的世界什么的,可早都不记得内容了;非虚构作品应该只在为了装比的时候才翻开过。上大学后,山东的室友说他们高考有文化常识题,考四大名著情节。听完真是好庆幸啊,我古诗默写直到高三还在扣分,高考语文也就将将及格,如果生在山东那必定是早早地寄了。
不看爽文,也没什么打法时间的东西,闲下来的时间就到处溜达,每天琢磨一下午饭吃什么、晚饭吃什么(不困惑早饭吃什么是因为早上根本起不来床)、去哪里逛逛……平时的逛逛基本止于压马路,去外地玩并不很频繁,但这么多年也去过一些地方了。如果评选一下最震撼人心的地方,思来想去大概是这几个:
- 中国天眼(贵州)
- 九寨沟(四川),黄山(安徽)
- 茶卡盐湖(青海),不知名海崖(大连),漓江(阳朔)
- 莫高窟(敦煌)
- 冰雪大世界(哈尔滨)
简单聊聊吧。
中国天眼
比起人文景观我的确更偏爱自然景观,但贵州天眼是例外中的例外。我大约高二时第一次听说天眼:那时参加一个什么时政大赛,它藏在一大摞背诵材料中,我念叨了很多遍什么口径射电望远镜,背不出。查了一下新闻,又觉得费老大劲建一个大望远镜有什么意义?过了不久传出总设计师去世的消息,十分唏嘘。
后来去贵州,本来打算逛完黄果树就离开的,最后一天临时决定去看看天眼。它坐落在深山老林里,外围十几公里都是电磁静默区,不允许任何电子产品靠近。我们存好行李后,乘大巴过去要一个多小时,车在山里默默地转来转去,于是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。路过当地的村子,没有几个人还住在那里了,门楣敝落,春联都掉色成了黄纸黑字。印象很深的是白墙上面有人写了一行字:宇宙村落,走向月球,心里忽然泛起巨大的震撼。
真正登顶,俯览天眼全貌时,只觉得说不出半个字来,风刮得人想哭。山坳中卧着如此庞然、光滑、沉稳的一个望远镜,对准了太空;山坳外是连绵的青翠的群山。贵州的空气是潮湿的,弥散着清新的山林的气息。我不知道它预示着什么,是渺小的人类对宇宙漫长的好奇,还是一些普通人毕生的心血。我一直觉得自然科学、基础科学是人类最了不起的东西,比如理论物理、天文、数学。在它们百无一用时,仍有一些人求索,且有人支持着他们。
有一些省份我还没有去过:山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河南、河北、湖南、湖北、台湾、香港、内蒙古、西藏。大部分距离北京都不是很远,研究生的几年总希望能有时间去看看。我还有两个地方特别想去,一个是大小兴安岭,一个是三江源。我也想仔细逛逛祁连山脉,青海的草原连山我去过,还记得夜里草原上的小溪闪闪发光,倒映着星光,我也去过甘肃这边的兴隆山……可是祁连就仅仅止于此了吗?
我很喜欢地质笔记,虽然我没能学得了地质。真是好向往啊。翻出来了一张天眼顶上用胶片机拍的照片:
九寨沟
九寨沟是很小的时候去的,后来那里遭遇大地震,很多风景就永远留存在记忆中了。早年间那边还不太火,游客并不太多,我们一路走野山,一路摘路边的野草莓吃,并不很甜但十分快乐。后来忽然发现公厕旁边的草莓长得最红最大,就没有再吃了。
九寨沟的风景极美,仿佛非自然造物。钟灵毓秀、清透自然。站在岸边,眼前的许多小池呈现鱼鳞状,落错分布着。池水颜色各不相同,近一点的是宝石黄,往远处渐渐过度到浅绿色,更远处呈现出天蓝色,最后延伸到山林的另一边,变为深邃的海蓝。
林子似乎以针叶林为主,一片片松树层叠出墨黑色,垫着远处的雪山。天气晴朗的时候,阳光一缕缕的,让人幸福地心里也没有多余的念头了。如此美丽的深邃蓝色并非是四川独有的,我在广西也见过,旁边一丛丛毛竹沙沙作响,可九寨沟的美不只是惊鸿一瞥,更是余音绕梁……让人惦念至今。
四川的景色很值得称道,但最惊为天人的还要数川菜。我大约初中时又去了一趟四川,成都乐山都江堰转了一大圈。都江堰是上海对口援助城市,好像还免了门票钱。都江堰出口处有一家普普通通的小馆子,我们点了几个菜:酸菜鱼、粉蒸牛肉、清炒竹叶菜。我的老天,这个味道直击灵魂,只应天上有。质朴醇厚,惊艳至极。竹叶菜用蒜末简单爆香,但胜在食材清鲜;鱼是现片的,肉质紧实鲜甜,酸菜增味恰到好处;粉蒸牛肉是当天做的,用白瓷碗倒扣在盘里,一掀开碗,顿时香气扑鼻,不止香料调配得好,牛肉也极香,并非现今菜市场寡淡的肉可媲美。乐山也吃到了绝味:口水鸡和西坝豆腐,回味至今,回味至今!
黄山
黄山是安徽很特殊的一个市,那里到处都围绕着山的气息,店铺也大多是卖木制器具、卖茶叶。我在安徽居住过一段时间,大部分时候待在合肥,附近转的少。那时候我没喝过黄山毛峰,去北京后买过两罐,但不太喝得惯。
黄山毛峰的味道凛冽悠长,十分具有攻击性。我最喜欢绿茶,更喜欢太平猴魁和西湖龙井,它们味道更平和些。碧螺春和安吉白茶也不错,但后者有一点特殊的、难以言明的味道,我从未辨识出。六安瓜片和毛峰更相似。信阳毛尖我只喝过一次,在高中物理老师家,那是真正顶尖的好茶呀!茶水是灿金色的,清透。茶叶细如银毫,有的在杯中上下翻飞,有些根根矗立浮在水面。从此以后我再没喝过信阳毛尖了,不希望任何后来者玷污这份记忆。
除此以外,还有茉莉花片,铁观音,滇红。然而除了绿茶花茶,别的只喝得惯非常好的,但哪有那么多钱买呢?于是便渐渐只喝这两者了。花茶就买点张一元,买点高碎,大概是每个北京人都习惯的口味吧。
说回黄山,爬山是挺累的,但阶梯上上下下,登到山顶也不觉得虚脱。路边有许多青草,如果抽出中间的草芯,根部能闻到一种淡淡而清新的黄瓜气味儿。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这种味道,后来很喜欢买威露士松木味儿的洗衣液,和它有一丝神似。
登到山顶,云就从身边一缕一缕飞速掠过,空中笼罩着青松的草木香气。平躺在裸露的黑色岩石上,幸福得好像穿越到古诗中一样。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啊。黄山似乎就是松的化身。
漓江
小学时学过课文: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山水甲桂林,漓江就是喀斯特地区山水之集大成者。我生命的前二十年始终离不开江海,童年住在兰州,黄河就从城市中奔涌而过,澎湃开阔;青少时都在上海,长江入海口,家旁边就是黄浦江繁华的江景,清晨有时听见遥遥的汽笛声。期间又住过江苏、宁波、广西、黑龙江……江浙便不提了,广西面朝北海,黑龙江怀拥松花江。我喜欢它们。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漓江的山水不止是清秀,更是畅快、肆然。乘竹筏顺流而下,山林夹道,白鹭相迎,侠意自生于胸中。
我去过两次漓江,初中时去了一次,21年又去。第二次的天气一直雾蒙蒙的,有山雨欲来风之势,找到一张照片:
有点累了,刚看乒乓球樊振东2:0落后张本……嗯,下次继续写吧!